分心小姐看日劇《dele》之二:比兇手還骯髒的人
原以為再寫《dele》大概就是劇終了,結果看了第七集又受到震撼,忍不住又要發一篇。
▌推薦指數:★★★★★
▌簡介:山田孝之與菅田將暉的工作是將死者交託的數位遺物刪除,然而這次的委託人,是殺人犯的兒子。殺人犯尚在獄中等待死刑執行,其子居然保留了可能改變案件的關鍵證據。每個人都有殺人動機,真正的殺人犯到底是誰?
▌心得:
(下有大雷,請謹慎服用)
先說結論,這集的故事把常見的設定做了許多發展,最後還出現驚悚的翻轉,既富戲劇性卻又寫實得令人不忍直視。
「法庭不是追求真相的地方。」——坂上舞(麻生久美子飾)
本集據說是以真實事件「和歌山毒咖喱事件」為本,大意是關於一個有前科的人,是否真的在這一次的事件裡犯了罪?除了在細膩幽微的抽絲剝繭裡,呈現鄰人的惡意,另外探討的是,沒有直接證據,僅有自白、證人說詞等間接證據,是否就能定罪?最終目的其實早就於本集初始,便透過坂上圭司(山田孝之飾)的律師姊姊坂上舞說出:法庭不是追求真相的地方。
鄰人的惡意
本集的故事主軸算是常見,但編劇本多孝好最厲害的地方,是在其中發展新意,而且驚悚得令人不寒而慄。
所謂「常見」的故事主軸,即是探討前科犯與其親屬不見容於日本社會的無奈與痛苦。前科犯面對周遭虎視眈眈的惡意,連親屬都無法倖免,持續受到社區的排擠與斥責。
在委託人留下的影片畫面,鄰人斥責:「怪物!走開!」然而誰有權力對待一個沒有犯罪的少年?誰才是真正的怪物?誰賦予這些烏合之眾未審先判的權力?這豈不像嘈雜網路論壇裡,假裝高舉正義大纛,仗恃聲勢浩大,集結萬眾應和,殘忍地對他人進行人肉搜索、網路追殺——是誰?誰有這種權力?
少年無法辯駁,劇中的少年甚至沒有出現任何鏡頭,被形容為「猥瑣」的少年,只能透過手機,紀錄這些他無力抵抗的惡意,同時也紀錄了這假裝高尚的社區內,是如何藏汙納垢,揭開了平靜生活底下的欲望橫流。
懷著自己的惡,憎恨別人的惡
也許不能說是「藏汙納垢」,也許那只是人性的另一面。
正如坂上圭司在追查整宗事件發現社區多人都有嫌疑時所言,人總有自己的另一面,卻得在社會規訓下隱藏,不然就會招致社會崩壞。
尋求毒品慰藉的少女、各有伴侶的不倫戀情、照顧老母親而情緒失控的壓力、受到樁腳威脅的政客……每個人都有讓其他人消失的動機,每個人都有與形象相悖的另一面。
如果說《dele》第六集,編劇金城一紀描述那些成人世界的骯髒是種「軟弱」,那麼在這裡,在這個現實社會縮影的社區內,所謂的藏汙納垢,其實只是最真實的人性展現。
在這個社會裡推崇的人物設定其實很單調。坦率、正直、善良,並且表裡如一。然而人性哪有如此明亮如鏡、寬敞暢通,多數都是幽微的死角,受到外界刺激時會激發出自己都想像不到的小心眼、惡意與仇恨。有時是小奸小惡,有時可能一步步失控,成為暴力與霸凌。最終成為,懷著自己的惡,憎恨別人的惡。
到了本集中段之後,看見所有人都有嫌疑之後,我們才會發現,原來《dele》從來就不想讓兩位主角變成破案神探,也不認為找出兇手才是最好結局。而是帶領觀眾一步步見識比下毒兇手更最令人心驚的事實:社區裡竟有那麼多人都可能是兇手、都擁有殺死某人的強烈動機。正如被認定是兇手的嫌疑犯,怒吼著:「住在那裡的的人,比兇手還骯髒。」
只是,所有真相都來不及追究,隨著被認定的兇手服刑,一同灰飛煙滅。
觀眾以為到底為止嗎?不,編劇又上一層挑戰我們的神經。
最後,透過小女孩的視角,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的社區、心有芥蒂又共聚一堂的居民,是另一種驚悚。透過小女孩的回憶,說著事件發生當時所收到的「外地人」警告,又更令人膽寒。
兇手是誰?觀眾各有解讀。只是繞了一圈,更加佩服編劇的巧思,在推理懸疑中又徹底讓人心裡發毛:畢竟,人性最可怕。
結論
太喜歡這集,劇情的轉彎再轉彎簡直是電影節奏,而司法系統不容推翻的權威果然也是台日皆同。令人心痛的總是:法庭不見得是追求真相的地方。劇中被認定的犯人是否真的犯了罪?推測有可能不是。只是,這場有人死傷的戲碼總是需要有個符合故事設定的兇手,總是需要向沸騰的輿論、眾多鍵盤柯南交待,而劇中這位前科犯再合適不過。
結論是:冤罪不會明顯到眾人皆知,冤罪比我們想得更容易發生。